首页 >  深度 >  详情

《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

2023-07-28 15:14:02来源:互联网

2023年7月27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围绕流动儿童的发展特征、入学政策、升学政策、财政政策、关爱保护等问题,呈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回顾了“积分制”、异地中高考、“双减”等重要政策的效果,特别关注了区域教育和社会力量改善流动儿童教育教育的成功案例,较为客观、全面、深入地描绘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样貌和动态,并对当下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资料图】

报告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公共教育供给是应对新人口形势的重要举措、基于社会正义与教育规律优化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公共教育服务、“积极稳妥”与“积极稳慎”面对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避免加大流动家庭的就学负担;增强对0-3岁城市流动儿童的照护支持和普惠托育供给,提高3-6岁城市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普惠率;落实“累积性指标为主”的入学政策基本方向,加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加大中央财政资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力度,落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国家审计制度安排;建立城市流动家庭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流动家庭和流动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在当下“迁徙中国”背景下,让子女成为“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对于迁徙中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那些随着父母迁徙的儿童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服务,其家庭面临着居住地的幼儿园入学政策、费用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问题。如果让这部分儿童留在家中,跟随祖辈生活,又会导致亲子分离。

《报告》以广东省3-6岁在园儿童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质量两个维度着手,分析了人口流动给学前儿童带来的红利和挑战。

《报告》指出省内农村儿童进城得到了流动红利。《报告》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类:与父母同住在粤东西的儿童(农村本地儿童)、父母外出被留守在粤东西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父母迁移到珠三角的儿童(农村流动儿童)。通过比较这三类儿童在家庭环境、学前教育机会与质量及早期发展结果上的差异,发现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而言,流动家庭有更好的育儿质量,向上流动带来了更好的学前教育机会和质量;在早期发展结果方面,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儿童是赢家。

同时,《报告》也指出,与流入地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养育环境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弱势,另外,受限于学前教育异地入学政策不完善等因素,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相比,在学前教育质量、早期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管是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能力,还是早期能力,本地儿童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儿童。

如何支持流动儿童的早期发展?《报告》提出需政府、家庭、幼儿园多方合力——

对政府来说,制定、颁布和完善相应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入园标准和政策,放宽入园条件,增加幼儿园学位,特别是普惠园的学位,严格管理幼儿园收费标准,提高普惠园的质量标准,加大对弱势儿童、弱势家庭的资助和帮扶,让更多的学前流动儿童不因户口及父母工作的影响而难以接受流入地的优质学前教育服务。

对家庭来说,尽量将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让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尽管工作繁忙也要尽可能给予其有效的关心和陪伴,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儿童认知及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幼儿园来说,加强家校合作,密切联系家长,了解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问题与需求,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儿童运动会、家长育儿知识讲座等,在不过多增加家长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记者 罗燕)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